电磁兼容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国标GB/T 4365-1995《电磁兼容术语》对电磁兼容(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所下的定义为:“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
从上述定义看,电磁兼容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指设备不受干扰的影响,另一方面指设备不对周围的其它设备形成不能承受的骚扰。
电磁兼容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围绕构成干扰的三要素进行的,即电磁骚扰
源、传播途径和敏感设备。
电磁骚扰源:骚扰源可分为自然骚扰源和人为骚扰源。骚扰源的研究包括其发生的机理、时域和频域的定量描迷,以便从源端来抑制骚扰的发射。
传播途径:骚扰的传播途径有两条,通过空间辐射和通过导线传导。对它的研究主要是为了从传播途径上来阻断骚扰向敏感设备的传播。
敏感设备:对于敏感设备主要是研究电磁骚扰如何使其产生性能降低或产生不希望的响应,如何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
电磁兼容的研究已有近八十年,其间发表了大量的文章,涉及自然界的电磁干扰(EMI)源及其模型的研究、EMI. EMC的测量及评估、实现EMC的技术及技巧。具统计,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世界范围内的电磁兼容的论文超过,100000篇。这些论文阐述了电磁兼容领域具有重大的理论成果及重大实现方法、测量及结果。